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建設 > 圖書期刊

非高爐煉鐵

日期:2021/11/08
正文字號:

本書為煉鐵分會張建良教授等人著作,具體購買請與他聯(lián)系,聯(lián)系電話:010-62332364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從非高爐煉鐵的熱力學、動力學基礎理論出發(fā),系統(tǒng)敘述了直接還原和熔融還原的歷史沿革和工藝特點;介紹了以Midrex法、HYL-Ⅲ法為代表的氣體 還原的直接還原方法,深入分析了近年來取得重大進展的Energiron法的特點和應用前景,介紹了以回轉(zhuǎn)窯和轉(zhuǎn)底爐工藝為代表的固體還原劑的直接還原方 法,并介紹了ITmk3和CHARP法的進展;從技術經(jīng)濟角度分析了熔融還原代表性流程:Co↑rex工藝、Finex工藝、HIsmelt工藝、CCF工 藝、DIOS工藝、AISI工藝、Romelt工藝、Oxycup工藝和Tecno↑red工藝等,詳細闡述了近年來著力開發(fā)的HIsarna工藝。本書還 收入了作者課題組在利用生物質(zhì)煉鐵方面研究的一些心得;并以相當篇幅介紹了與煉鐵工藝相關的一些單元技術:變壓吸附制氧技術、CO2分離捕集與封存技術、 流態(tài)化技術、焦爐煤氣利用技術、粉體造粒技術、環(huán)境保護和煙氣脫硫脫硝技術以及煤氣改質(zhì)技術。


目?錄:

1?緒論
1.1?非高爐煉鐵方法的意義
1.1.1?直接還原法
1.1.2?熔融還原法
1.2?非高爐煉鐵方法的發(fā)展及現(xiàn)狀
1.2.1?直接還原技術概況
1.2.2?熔融還原技術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1.3?我國非高爐煉鐵技術概況
1.3.1?我國直接還原技術發(fā)展概況
1.3.2?我國熔融還原技術發(fā)展概況
參考文獻
2?非高爐煉鐵基礎
2.1?非高爐煉鐵方法的技術經(jīng)濟指標
2.2?非高爐煉鐵方法使用的原燃料
2.2.1?含鐵原料
2.2.2?燃料與還原劑
2.3?含碳球團及其還原機理
2.3.1?固—固還原機理
2.3.2?二步還原機理
2.4?產(chǎn)品性質(zhì)及其應用
2.4.1?非高爐煉鐵方法產(chǎn)品種類和性質(zhì)
2.4.2?直接還原鐵的處理及儲運
2.4.3?直接還原鐵的應用
參考文獻
3?氣體還原的直接還原方法
3.1?鐵氧化物氣體還原原理
3.1.1?熱力學分析
3.1.2?動力學分析
3.2?冶金還原煤氣
3.2.1?還原煤氣消耗量
3.2.2?煤氣脫硫及海綿鐵滲碳
3.2.3?冶金還原煤氣的制造
3.3?豎爐法基本原理
3.3.1?豎爐法概述
3.3.2?豎爐內(nèi)還原基礎
3.4?豎爐法直接還原典型工藝
3.4.1 Midrex工藝
3.4.2 HYL-Ⅲ工藝
3.4.3 Energiron工藝
3.4.4?其他工藝
3.5?其他氣體直接還原方法
3.5.1?固定床方法
3.5.2?流態(tài)化方法
參考文獻
4?應用固體還原劑的直接還原方法
4.1?固體碳還原鐵礦石的反應
4.1.1?還原熱力學分析
4.1.2?還原動力學分析
4.2?回轉(zhuǎn)窯法
4.2.1?回轉(zhuǎn)窯法工作原理
4.2.2?回轉(zhuǎn)窯法工藝介紹
4.3?轉(zhuǎn)底爐法
4.3.1?概述
4.3.2?轉(zhuǎn)底爐工藝原理
4.3.3?轉(zhuǎn)底爐工藝介紹
4.4 ITmk3與CHARP法
4.4.1 ITmk3工藝
4.4.2?煤基熱風轉(zhuǎn)底爐熔融煉鐵法
4.5?其他固體還原劑的直接還原方法
4.5.1 Kinglo↑r-Meto↑r法
4.5.2 EDR法
4.5.3?固體反應罐法
4.5.4?川崎KIP法
參考文獻
5?熔融還原基礎
5.1?預還原基礎研究
5.1.1?預還原反應熱力學
5.1.2?預還原過程能耗分析
5.1.3?預還原過程能耗圖解
5.1.4?預還原反應動力學
5.2?終還原基礎研究
5.2.1?終還原反應熱力學
5.2.2?終還原過程能耗分析
5.2.3?終還原過程能耗圖解
5.2.4?終還原反應動力學
5.3?煤氣改質(zhì)技術研究
5.3.1?煤氣改質(zhì)技術的物料平衡及熱平衡
5.3.2?煤氣改質(zhì)的作用
5.4?熔融還原全過程操作線圖分析
5.4.1?預還原度平衡點
5.4.2?煤氣改質(zhì)對熔融還原過程的影響
5.5?泡沫渣的形成與抑制
5.5.1?泡沫渣的形成機理及影響因素
5.5.2?泡沫渣指數(shù)
參考文獻
6?含碳球團研究
6.1?含碳球團還原的特點
6.1.1?含碳球團的還原過程
6.1.2?含碳球團還原過程特點及其在熔融還原中的應用
6.1.3?含碳球團的直接還原度(Rd)
6.1.4?含碳球團的直接還原度的變化
6.2?含碳球團還原過程數(shù)值模擬
6.2.1?界面反應模型
6.2.2?綜合模型
6.3?含碳球團冷固結技術
6.3.1?波蘭特水泥固結法
6.3.2?高壓蒸養(yǎng)法
6.3.3?水玻璃固結法
6.3.4?其他冷固結法
6.4?含碳球團預還原過程物料平衡計算和熱平衡計算
6.4.1?含碳球團中碳的直接還原度與煤氣條件的關系
6.4.2?含碳球團豎爐還原過程分析
參考文獻
7?典型熔融還原流程
7.1 Co↑rex工藝
7.1.1?概述
7.1.2?工藝流程
7.1.3?原燃料要求
7.1.4 Co↑rex流程的工藝特點
7.1.5?寶鋼羅涇Co↑rex C-3000?裝置
7.1.6?寶鋼羅涇Co↑rex C-3000裝置的技術進步
7.1.7 Co↑rex流程的展望
7.2 Finex工藝
7.2.1?工藝流程
7.2.2 Finex工藝流程的技術及經(jīng)濟指標
7.2.3 Finex工藝應用前景
7.3 HIsmelt工藝
7.3.1?工藝流程
7.3.2 SSPP及HRDF試驗結果
7.3.3 HIsmelt流程的技術及經(jīng)濟評價
7.3.4 HIsmelt流程應用前景
7.4 CCF工藝
7.4.1?工藝流程
7.4.2?旋風熔融預還原爐(旋風爐)
7.4.3?旋風熔融爐的試驗結果
7.4.4 CCF過程的物料平衡和熱平衡
7.4.5 CCF流程技術及經(jīng)濟評價
7.5 HIsarna工藝
7.5.1?工藝流程
7.5.2 HIsarna流程的技術特點
7.5.3 HIsarna流程半工業(yè)試驗
7.6 DIOS流程
7.6.1 DIOS主要研究結果
7.6.2 DIOS半工業(yè)試驗
7.6.3 DIOS流程的技術及經(jīng)濟特征
7.7 AISI流程
7.7.1?工藝流程
7.7.2 AISI流程的主要影響因素
7.7.3 AISI流程技術及經(jīng)濟指標
7.8 Romelt(PJV)流程
7.8.1?工藝流程
7.8.2 Romelt流程的技術特點
7.8.3 Romelt流程半工業(yè)試驗
7.8.4 Romelt流程的技術經(jīng)濟指標
7.8.5 Romelt流程的主要特點
7.9 Oxycup工藝
7.9.1?工藝流程
7.9.2?德國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Oxycup工藝的技術經(jīng)濟指標
7.9.3 Oxycup工藝特點
7.10 Tecno↑red工藝
7.10.1 Tecno↑red工藝流程
7.10.2 Tecno↑red工藝特點
7.10.3 Tecno↑red工業(yè)試驗
7.11?其它熔融還原工藝
7.11.1 Redsmelt法
7.11.2?川崎法
7.11.3 XR法
7.11.4 Combismelt法
7.11.5 CIG法
7.11.6 CGS法
7.11.7 COIN法
7.11.8 Elred法
7.11.9 SC法
7.11.10 COSRI工藝
7.11.11 Plasmasmelt流程
7.11.12 LB法
參考文獻
8?利用生物質(zhì)的煉鐵方法
8.1?關于生物質(zhì)的基礎理論
8.1.1?生物質(zhì)的概念及資源狀況
8.1.2?生物質(zhì)的基礎特性及利用
8.1.3?生物質(zhì)能的碳中性
8.2?生物質(zhì)應用于煉鐵工藝概況
8.2.1?生物質(zhì)應用于高爐噴吹
8.2.2?高爐使用含生物質(zhì)焦的鐵礦壓塊
8.2.3?生物質(zhì)作為輔助原料在煉鐵及相關工藝中的應用
8.2.4?生物質(zhì)能輔助煉鐵系統(tǒng)
8.2.5?生物質(zhì)能輔助煉鐵及CO2減排潛力
8.3?生物質(zhì)焦的基礎研究
8.3.1?生物質(zhì)焦
8.3.2?生物質(zhì)焦的氣化反應性及其影響因素
8.4?生物質(zhì)焦和鐵礦粉復合壓塊的基礎研究
8.4.1?配加生物質(zhì)焦粉的鐵礦粉混合物的還原規(guī)律
8.4.2?生物質(zhì)焦粉的鐵礦壓塊的自還原規(guī)律
8.4.3?含生物質(zhì)焦粉的鐵礦粉壓塊的自還原動力學
8.5?應用生物質(zhì)能的非高爐煉鐵流程
8.5.1?生物質(zhì)焦應用于直接還原
8.5.2?生物質(zhì)制氫-直接還原鐵技術
參考文獻
9?煉鐵工業(yè)相關的單元技術
9.1?變壓吸附制氧技術(PSA技術)
9.1.1?歷史沿革
9.1.2?工藝流程
9.1.3?技術特點
9.1.4?半工業(yè)或工業(yè)試驗結果
9.1.5?小型醫(yī)用變壓吸附制氧技術
9.1.6?評價及展望
9.2 CO2分離捕集與封存技術(CCS技術)
9.2.1 CO2分離捕集和封存技術發(fā)展
9.2.2 CO2分離捕集和封存技術工藝流程
9.2.3 CO2的分離捕集技術特點
9.2.4 CO2的運輸及經(jīng)濟技術評價
9.2.5 CO2地質(zhì)封存的技術特點
9.2.6?評價與展望
9.3?流態(tài)化技術
9.4?焦爐煤氣(COG)利用技術
9.4.1?焦爐煤氣生產(chǎn)甲醇工藝
9.4.2?焦爐煤氣低溫分離生產(chǎn)液化天然氣(LNG)聯(lián)產(chǎn)氫氣技術
9.4.3?焦爐煤氣用于直接還原煉鐵工藝
9.4.4?甲烷爐內(nèi)改質(zhì)直接還原工藝
9.5?粉體造粒技術
9.5.1?粉體造粒技術簡介
9.5.2?基本造粒方法
9.5.3?粉體粒子間的結合力
9.6?環(huán)境保護及煙氣脫硫脫硝技術
9.6.1?環(huán)境保護技術
9.6.2?煙氣脫硫技術
參考文獻
10?我國發(fā)展非高爐煉鐵的展望
索引